香港中文大學研發全球首創「抗菌膜」液態機械人 精準清除植入物感染
2025年3月25日

2025年3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抗菌膜」磁控液態機械人,為治療植入物感染開創了全新方向。該機械人能夠變成液態模式,深入病人體內的縫隙,有效清除頑固的菌膜。
三重協同抗菌機制
這款液態機械人具備三重協同抗菌膜機制,包括物理破壞菌膜、化學細菌滅活及智能吸附,能夠精準針對感染,防止重複感染的風險。研究團隊表示,這一突破性技術大幅提升了清除菌膜的效率,對於傳統抗生素治療的不足之處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微型機器人手術平台
團隊還開發了微型機器人手術平台,用以控制和導航機械人,確保其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的操作環境。研究顯示,經過機械人處理的植入物菌膜減少了高達87%的細菌活性,顯示出卓越的治療效果。
全球公共衛生挑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抗菌素耐藥性是當今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每年造成近五百萬人死亡。由於細菌在醫療植入物表面形成的菌膜,傳統抗生素療法往往難以穿透這一屏障,因此,這款新型液態機械人的研發無疑為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期待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正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計劃在大型動物模型中進行進一步測試,並準備推行人體臨床試驗。張立教授表示,這項技術的推出將有助於提升植入物治療的成功率,並為未來的醫療應用鋪平道路。
這一創新成果不僅展示了中大在微型醫療機械人領域的領導地位,更為改善全球醫療衛生狀況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期待。
三重協同抗菌機制
這款液態機械人具備三重協同抗菌膜機制,包括物理破壞菌膜、化學細菌滅活及智能吸附,能夠精準針對感染,防止重複感染的風險。研究團隊表示,這一突破性技術大幅提升了清除菌膜的效率,對於傳統抗生素治療的不足之處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微型機器人手術平台
團隊還開發了微型機器人手術平台,用以控制和導航機械人,確保其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的操作環境。研究顯示,經過機械人處理的植入物菌膜減少了高達87%的細菌活性,顯示出卓越的治療效果。
全球公共衛生挑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抗菌素耐藥性是當今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每年造成近五百萬人死亡。由於細菌在醫療植入物表面形成的菌膜,傳統抗生素療法往往難以穿透這一屏障,因此,這款新型液態機械人的研發無疑為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期待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正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計劃在大型動物模型中進行進一步測試,並準備推行人體臨床試驗。張立教授表示,這項技術的推出將有助於提升植入物治療的成功率,並為未來的醫療應用鋪平道路。
這一創新成果不僅展示了中大在微型醫療機械人領域的領導地位,更為改善全球醫療衛生狀況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期待。

港怡醫院引入變革性Histotripsy技術,成為亞洲首家私營醫院提供肝癌治療
2025年3月7日
中大醫學院創建亞洲首個膀胱癌類器官生物庫 開啟精準醫療新篇章
202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