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放射衞生常見問題最新資訊

2011年03月18日
放射衞生常見問題最新資訊
1. 輻射對於現居於日本人士的健康會造成甚麼影響?

答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直至今天(3月18日) 的評估,根據現時核電廠附近的輻射情度,世衛相信現時的公共衛生風險仍低,但情况將因更多的核事故而改變。日本政府要求居於福島核電廠20公里以內的居民撤離,家居離核電廠20至30公里的居民留在不通風的室內。居住在較遠的居民比住得近的居民影響健康風險更低。影響健康的風險也隨著日本的情況變化,我們建議身在日本的人留意當地政府的公佈。

2. 輻射對於現居於香港人士的健康會造成甚麼影響?

答案:福島距離香港約3千公里,由於現時的天氣情况和日本和香港的遠距離將造成強烈的淡化輻射效果。所以,香港受直接的輻射影響機會輕微。

3. 人們如何接觸到電離輻射?

答案:人暴露於大自然環境的輻射(背境輻射) 。除此之外,人體可經外部醫療放射,比如X光或內部醫療放射如經進食或注射放射性物質以作醫療用途。人體可經呼吸或進食了放射性物質,或通過傷口而造成內部輻射污染。,或者當放射性物資(比如灰塵、液體、氣霧劑)附在皮膚或者衣服上時,引致外部輻射照射。

4. 「希」是甚麼?

答案:人體吸收到的輻射劑量可以用「希」為單位。平均來說,一個人接觸到的輻射量大約為每年3.0毫希 (1 毫希 = 1/1000 希),其中有 80% (2.4毫希) 屬於天然來源 (背景輻射) ,19.6% (0.6毫希) 的輻射由醫學使用造成,剩餘的0.4%(約0.01毫希) 由其他來源的人為輻射造成。

世界上某些地區接觸天然輻射的程度因當地的地質情况不同而異。某些地區的人接觸到的輻射可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00倍以上。

5. 發生核電廠事故時,人們會暴露於那類輻射?

答案:核電站正常運作時是安全的,當意外涉及反應堆破損導致放射性物質,主要是放射性核素洩漏時,才會產生影響健康的風險。反應堆内產生的放射性混合產物(“核裂變產物)可能會向周邊地區釋放。對健康具有風險的主要放射性核素為放射性銫和放射性碘。對健康風險的嚴重性要視乎核電廠的地理位置,當時的天氣情况及洩漏的是甚麼放射性核素和洩漏的劑量。

6. 暴露於電離輻射對健康有何急性影響?

答案:當輻射劑量超過一定的數值時,就可能帶來直接健康影響,如皮膚發紅、脫髮、輻射燒傷以及急性輻射綜合症。但是,一般市民接觸到造成此類病徵的高劑量輻射的機會很低。救援人員、首先抵達現場者及核電站人員大有可能接觸到高劑量輻射,造成急性影響。

急性輻射綜合症是全身受到的輻射劑量超過1希(即大約為每年受到背境輻射劑量的300倍) 時可能出現的一組症狀和體徵。這主要與產生血細胞的骨髓受到損傷有關。當受到的輻射劑量更高時(>10希) ,可能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腸胃、心血管) 。

7. 暴露於電離輻射對健康有何長期影響?

答案:暴露於電離輻射可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出現突發核事故時,可以釋放出放射性碘,如將其吸入或食入,放射性碘將沉積在甲狀腺並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兒童和年輕人患甲狀腺癌的機會更高。

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例如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中,患白血病的風險在原爆後數年上升,而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則在原爆後十多年才上升。

8. 輻射會否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受污染的人會否傳染給我/我的胎兒?

答案:除非人們曾到過日本福島核電廠附近,否則接觸到輻射的機會很小。如果沾到微量的輻射污染物,只要更換衣物和以普通肥皂清洗擦身體已可以清除。

9. 我剛從日本回來,沒有在機場的「日本抵港旅客衞生台」接受輻射檢查,現在感覺不適,我應該怎辦?

答案:如市民回港後仍擔心身體健康,可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

10. 是否需要把懷疑受到輻射污染的市民送到醫院?

答案:如市民回港後仍擔心身體健康,可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

11. 服用食鹽或在身上塗抹碘酒能否預防或治療輻射所引致的損傷?

答案:現時並沒有科學証據顯示服用食鹽或在身上塗抹碘液,對預防或減低輻射的損害有效。八成半在本港出售的食鹽不含「碘」,含碘食鹽內的碘含量很少,再者,每日要進食二點五至五公斤含「碘」食鹽,才有相當於一粒碘片的劑量,服用過量食鹽,反而會影響健康,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腎病的人士。此外,塗抹碘液會有可能引起皮膚敏感。

12. 我現在身處日本,我是否須要吃碘片?

答案:碘片並非輻射解毒劑,不會抵禦外來性的輻射,亦不會為放射性碘以外的任何其他放射性物質提供保護。如發生核電站事故,碘片會分派予有機會受輻射影響人士,尤其是核電站工作人員及救援人員,用以飽和甲狀腺,防止吸收事故時釋放的放射性碘。該藥須於發生輻射事故前或事後短期內服用,長遠來說防止甲狀腺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主要公共衛生當局的普通共識是,碘片只應在當局在專業分析緊急情况後,才會建議服用碘片。


 Copyright©2025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