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醫食因緣:改善肺脾腎 戰勝冬季咳喘

北風起,面對流感高峰期,長者陽氣不足、肺脾腎虛,容易誘發咳嗽、痰多、氣促等呼吸系統疾病。長者要防治冬季咳喘,可透過溫陽、祛濕化痰,提升肺、脾、腎臟功能,改善正氣不足、痰濕蘊結的病根,減少不適。 呼吸系統毛病如咳嗽、痰多、氣喘、呼吸困難的產生,既有感受外邪(外感)的因素,亦有身體內部運作失調(內傷)的因素。年齡增加,新陳代謝減慢,中醫表述是氣血不足,維持生命活動的陽氣逐漸衰少,對寒冷適應能力變差。中醫認為「寒主收引」,正虛的長者感受寒邪,由於病邪屬性加上體質特點,對身體機能的抑制更加明顯。
痰濕積聚 正氣不足
老人容易在冬季咳喘,除與身體機能衰退,不耐受風寒的體質有關外,與痰、濕一類病理產物的影響亦有關係。中醫指的「痰」、「濕」是抽象概念,不單指有形之痰,也指屬性陰寒,質地黏膩,因水液運化欠佳而生,會窒礙經絡氣血運行的無形病理物質。中醫認為持續痰多咳嗽、哮喘、氣促的原因,與體內痰濕積聚有關。在《症因脈治》中便指出:「哮病之因,痰飲留伏,結成窠臼,潛伏於內。偶有七情之犯,飲食之傷,或外有時令之風寒束其肌表,則哮喘之症作矣。」痰濕蘊結的病根,碰上如天氣轉冷的誘因,使肺氣不降而上逆,令氣道受阻,咳喘便會乘機發作。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脾胃運化飲食和水液的能力欠佳,容易令痰濕產生。臨牀上肺、脾、腎虛,痰濕氾濫的人,容易在患傷風感冒時因為大量痰涎、鼻涕等分泌物刺激,出現頻繁咳嗽、喉嚨痕癢、咳聲重濁、鼻水倒流;遇冷受風或晚間較陰寒時徵狀加重,甚至因風寒夾雜痰濕而出現痰鳴氣促、呼吸困難、哮喘等問題,妨礙日常生活和睡眠。從西醫角度氣管炎、支氣管炎、氣管過敏、哮喘是不同的疾病,病因和病理有別,但以中醫角度探析病機,均具備痰飲、風、寒、正氣不足的共通點。
蟲草溫熱 非人人適用
要預防和治療長者在冬天多發的咳嗽、氣喘,中醫強調要補益肺、脾、腎3臟,溫陽驅寒兼祛痰燥濕,常用中藥包括黃芪、黨參、紫蘇子、菟絲子、肉桂、製附子、乾薑等,這些藥材屬性偏溫,有扶正補益、散寒作用。如患者夾雜外感,應先辛溫解表治療外感,常用藥如麻黃、桂枝、紫蘇葉、生薑。醫籍《金匱要略》強調「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痰、濕性質為陰,需得陽熱以助其蒸騰溫化。因此用作改善長者痰多、濕重的藥物應以溫性或平性為主,如白朮、茯苓、陳皮,忌用寒涼。

咳嗽痰白忌川貝母羅漢果 不少咳喘患者都有同感,在咳嗽喉癢厲害時,喝點熱水可起紓緩作用。同理,這些患者也應該戒食寒涼生冷食物如香蕉、雪梨、提子、橙、白粥、菜湯、冷水。一些性質寒涼的藥材如川貝母、猴棗、羅漢果、枇杷葉等,在喉嚨痕癢、咳嗽痰白時忌用,以防其寒涼進一步刺激呼吸道而加重咳嗽。 不少人會自行到藥店購買中成藥服用,惟選購時應留意成分,了解藥性,不要光看包裝上的藥物名稱和主治。咳嗽有「寒咳」、「熱咳」兩種,前者治療要用溫熱藥,後者要用寒涼藥,不可誤用,否則加重病情。如對中藥成分有疑問,應查閱相關資料或向中醫師請教。 不少人或者聽過服用冬蟲夏草可以改善咳喘,冬蟲夏草有益腎壯陽、補肺平喘的功效,藥性相對溫熱,未必人人合適,加上價格不菲,臨牀上可以用其他藥物代替,同樣有滿意療效。
mingpao.com 23-12-2019
選文: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