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中醫如何看「生蛇」

坊間俗稱的生蛇,中醫稱其為蛇串瘡,同時也有火帶瘡、蜘蛛病和蛇丹幾個別稱,如發在腰間又稱「纒腰火丹」。現代醫學稱為帶皰疹,是潛伏於人體神經組織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因人體免疫力下降,發而為病,與水痘是同一病毒。 蛇串瘡有患處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症狀、或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慾不振,1至3天後,患處出現不規則的紅疹。亦可以在沒有前驅症狀下發疹。繼而出現多發並成簇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再速變為水皰,聚集一處或數處,排列成帶狀。初期皰液透明,5至7天後,轉為渾濁,或部分破潰、糜爛和滲液,最後乾燥結痂,再經數日,痂皮脫落而癒部分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後會留有後遺症,如神經疼痛可持續數月或更久,發在頭面更可能影響視覺及聽覺。 蛇串瘡病因病機有志所傷,可因壓力太大以致肝氣鬱結,氣鬱過久而化火。或因飲食不節,過食性味過偏之品,或憂思過多而影響脾臟運化水濕的能力,濕濁內停,鬱久則化生濕熱,外溢於皮膚而成蛇串瘡。經絡氣血受阻塞,不通則痛。
蛇串瘡的中醫辨證分為肝膽火旺、脾虚濕盛和氣滯血瘀三種證型。
1. 肝膽火旺,皮膚出現紅斑,水皰以胸脇腰背多見,灼熱疼痛,或伴有口苦咽乾、煩燥易怒、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質一般較紅,苔薄黃。 2. 脾虚濕盛,一般皮疹色較淡,常伴滲液,疼痛較肝膽火旺輕,伴見口不渴、納差腹脹、大便偏溏等。 3. 氣滯血瘀屬病程後期,疹色較暗紅,舌質一般較暗,皮疹大部分或全部消退後,但因氣血凝滯未解,不通則痛。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可配合內服外洗、濕敷、外塗、針灸等。 預防蛇串瘡在於加強自身免疫力及注意皮膚清潔,避免接觸水痘或蛇串瘡患者水疱滲液,因疱液有傳染性。患者應保護皮損處,用毒紗布覆蓋以保持乾爽,防止再次被感染或傳染他人。患病後盡早求醫,以降低後遺症的機率。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選文: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