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新冠後遺症 中醫針灸調理

「2019冠狀病毒病」因其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具有一定死亡率。本病屬於中醫學“疫病”範疇,濕毒疫癘之氣,自口鼻而入,鬱肺困脾,臨床可見發熱、咳嗽、乏力、大便溏泄等症狀。恢復期以正虛為主,邪戀未盡,正虛肺、脾、腎、心諸臟虛損,表現為氣陰兩虛、肺脾氣虛。濕毒疫戾之氣,耗傷陽氣,無力推動陰津,導致熱、痰、瘀互結。

「2019冠狀病毒病」後遺症涉及呼吸、循環、神經、消化、心理認知等多個系統,且其持續時間不定、輕重程度不一,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據一篇發表于《柳葉刀》的線上文章顯示:大多數患者出院6個月後還沒有完全康復,76%的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至少有1個症狀; 患者最普遍的感受是疲勞、渾身無力,63%的患者出現疲勞或肌肉無力,26%的患者報告有睡眠障礙,23%的患者報告出現焦慮或抑鬱; 重症患者於6個月後肺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呈現肺功能下降和胸部影像學異常[1]。
本篇主要談談新冠恢復期患者焦慮,抑鬱,驚慌,失眠的中醫針灸調理。
恢復期大部分患者呼吸系統症狀已經痊癒,治癒患者雖已達到出院標準,但患者隔離觀察及治療期間長期籠罩在疫情氛圍下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出院後又擔心瘥後復陽,故在恢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驚恐、易怒情緒。在中醫學上情緒憂鬱、悲傷則傷肺,易致氣短聲低、倦怠乏力,影響肺部炎症吸收;過度思慮則傷脾,易致納差、不寐,機體免疫力降低,不利於後期肺炎康復;過度驚恐、焦慮則傷腎,易致呼吸表淺、喘息困難;過怒則傷肝,易致肝氣亢奮、頭脹頭痛。

根據針灸防治疫病的文獻記載、臨床研究報導,「2019冠狀病毒病」病因病位、病機演變規律等提出“取穴少而精”“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針灸干預具體方案[2]。恢復期患者的正氣受損及餘邪未盡兩方面,需要攻補兼施的治療方案。針刺可以“通其經脈,調其血氣”,通過刺激腧穴,疏通經絡,扶正祛邪,恢復機體的陰陽平衡,補虛及攻邪,既可以修復受損的正氣,又可以祛除體內殘留的餘邪,從而減少復陽概率。

焦慮,抑鬱,驚慌,失眠患者的針灸治療,多以情志疾病為主,其病位在腦,涉及心、肝、脾臟。心俞、內關、合谷、太沖等穴位能調節情緒,緩解抑鬱、焦慮等症狀。心俞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通絡安神之效;內關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合谷配太衝稱為“四關穴”,能鎮靜安神、平肝息風。研究表明,針刺“四關穴”、百會、印堂能通過調控免疫炎症反應,改善焦慮行為,從而發揮抗焦慮作用;太沖配合百會等穴位治療氣鬱化火型抑鬱症療效顯著。

針灸配穴﹕患者若為情緒低迷、少言寡語可配心俞、脾俞;兼有心神不寧、悲憂善哭可配水溝、心俞;兼有心悸,失眠,健忘,五心煩熱可配心俞、太溪;兼有鬱鬱寡歡,畏寒怕冷可配脾俞、腎俞、氣海穴;患者若為情緒不寧、性情急躁,兼有精神抑鬱、不思飲食、脅肋脹痛可配期門、肝俞;兼有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口幹可配行間、俠溪;兼有胸部悶塞,咽中有異物可配膻中、豐隆;胸悶氣短者加膻中、內關;伴有失眠者加申脈、照海。

針灸療法能恢復身體機能狀態平衡,以逹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緩解抑鬱、驚恐、焦慮等症狀療效肯定、見效快,改善恢復期不適,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HUANG CL,HUANG LX,WANG YM,et al.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J].Lancent,2021,387( 1) : 220-232.
[2]针灸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2版)[J].中国针灸,2020,40(5):462-463.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自行諮詢註冊中醫師。)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