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祛濕茶人人皆宜的迷思

香港夏季炎熱潮濕,以致每逢夏季,坊間總能見到林林種種的袪濕茶。然而,潮濕天氣確實是導致人體內濕氣盛的其中一個原因,袪濕之法卻不盡相同,袪濕茶亦非人人皆宜。
  
濕邪為病,有內外之分。外濕多因居所潮濕或冒雨涉濕,以致濕邪乘機入侵肌表所致,治療多以祛邪為主,以芳香化濕的藥物宣散邪氣。內濕多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以致水聚為濕,治療則要祛邪及扶正並重,祛濕之餘,佐以健脾補氣。

根據濕邪寒熱性質、停聚部位之不同,袪濕之法又可再細分為芳香化濕法、苦寒燥濕法、淡滲利濕法、健脾化濕法等。

芳香化濕類藥物主要作用於中焦,具有芳香醒脾、溫燥化濕、宣散濕濁的功效。此類藥物性多辛溫,辛以散邪,故亦常用於治療外感暑濕之症,常見藥物有藿香,佩蘭,豆蔻,蒼朮,砂仁等。
健脾補氣 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苦寒燥濕法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症候,此類藥物性屬苦寒,具有清熱祛濕的功效,常見藥物有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苦參等。

淡滲利濕法則主要作用於下焦,使濕邪從小便而去,多用於治療泄瀉、小便不利、水腫等水濕內盛的症候,常用藥物有茯苓、冬瓜皮、玉米鬚、薏苡仁、滑石、車前子等。

健脾化濕法則是透過健脾補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祛除水濕的目的,適用於素體脾虛或久病損傷脾胃之人,常用藥物有白朮、白扁豆、黨參、茯苓等。

此外,大多祛濕類藥物過用、久用均有耗傷陰液之虞,故陰虛津傷者應慎用。

簡而言之,濕邪有表裏寒熱之分,在選擇祛濕茶時,應根據濕邪性質之不同選擇合適的祛濕方法及藥物。反之,所謂是藥三分毒,如不辨寒熱,不明表裏,則可能事倍功半,甚則傷身。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