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

常見補血藥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或聽過不少補血藥的名稱,但卻未必十分清楚它的作用和分別。

中醫學認為,血能營養人體內外上下各部組織。而在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裡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由此可見血對人體的重要性。

在介紹不同的補血藥之前,先聊一下血虛的表現。

那麼血虛的表現有什麼?

1) 以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

2) 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

3) 舌質淡,脈細無力。

4) 女子月經量少、延期,甚或經閉。

形成血虛的原因則如下:

1) 失血過多、所耗之血未能及時補充。

2) 脾胃功能減退、血液生化不足。

3) 七情內傷過度、陰血暗耗。

4)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常用的補血藥:

1)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滋陰補血。脾胃虛弱有痰者不宜用。

2) 當歸:味甘、辛、苦、性溫,能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由於當歸既補血、又能活血,所以當歸是調經要藥之一,可用於月經後期、閉經、痛經、月經量少色淡等問題。不同部位則有不同功用,當歸頭和當歸尾偏於活血、破血;當歸身偏於補血、養血;全當歸既可補血又可活血;當歸須偏於活血通絡。

3) 阿膠: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4) 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何首烏有分生和制用。生何首烏,功在解毒消癰,潤腸通便,但生用有毒性,要慎用;制何首烏,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

5) 枸杞子:味甘、性平,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便溏、泄瀉者要慎用。

6) 芍藥:赤芍偏於行血散瘀,白芍偏於養血益陰;赤芍瀉肝火,白芍養肝陰;赤芍散而不補,白芍補而不散。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養陰、補血、柔肝時,用生白芍;和中緩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瀉用土炒白芍。

7) 龍眼肉:性甘、溫。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功用。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及由於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症等。

相信大家對補血藥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選擇這些藥物時要視乎不同臟腑的虛實而用藥,而脾胃虛弱的人群則更加慎用。所以大家在選擇補血藥時記得咨詢自己的註冊中醫師。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資料來源: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選文:黎達輝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chines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