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37021311
37021311
地址:
香港銅鑼灣渣甸街5-19號京華中心903室
香港銅鑼灣渣甸街5-19號京華中心903室
專業資格: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
暨南大學中醫骨傷科碩士(骨傷與針灸方向)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
暨南大學中醫骨傷科碩士(骨傷與針灸方向)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
其他資料:
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副院長
香港中醫骨傷學會副常務會長、編輯主任
香港中醫專科發展委員會骨傷組委員暨秘書
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副院長
香港中醫骨傷學會副常務會長、編輯主任
香港中醫專科發展委員會骨傷組委員暨秘書
# 17333
羅小姐 報告:
5/22/2022 9:01:14 PM
• 診症日期 : 2022年4月6日
• 求診目的 : 骨骼關節 肩背腰痛 髖關節痛
• 診金收費 : ~ $ 600
• 輪候時間 : 需預約準時
• 光顧經驗 :初次光顧
總評 10
專業態度 :
10
10
對症下藥 :
10
10
診金合理 :
10
10
經歷詳述:
本人於2019年11月開始感覺雙腳行路有不對稱的感覺,尤以左腳有"撬"住的感覺。直至2020年5月首次求醫,當時註冊骨科醫生為我安排照MRI,報告並沒有任何發現,醫生遂轉介我接受物理治療。經歷6次的物理治療,情況仍然持續。於同年11月嘗試尋求中醫針灸,接受5次治療稍有好轉,但長短腳的感覺很快又重現。12月向另一位註冊西醫求醫,他指出我的盆骨左右不對稱,左高右低,即時復位後情況好一點,三星期又重複出現長短腳的情況,再向另一位中醫師求助,治療方法包括復位及針灸,接受5次治療後已告穩定,唯上落樓梯級及斜路仍以腰封輔助。該中醫認為我可做瑜珈等運動加強及鞏固肌肉力量,在2021年5-7月參與瑜珈班。唯當中某些式子令患處復發,及後出現在左邊下腰至腳部的關節位疼痛(腹股溝?)及重現長短腳的情況。往後再有向該中醫求診,但仍未能解決疼痛問題。同時左肩有出現痛症,伸直手便感到關節痛楚及後肩肌肉疼痛。在2021年7-8月尋求脊醫治療,X光發現左右盆骨不對稱,左邊稍為高,接受了10次治療(每次15分鐘的復位),同時也向他表達了左肩的問題,但左邊(腹股溝?)及左肩的疼痛未有明顯好轉,每逢坐下起身、或起床便感到痛楚。9月再次向上述第二位註冊骨科醫生求醫,他指出高低盆骨仍然存在,在9-11月接受了三次治療,加上每星期三次游泳,長短腳已不明顯,(腹股溝?)的疼痛亦偶有出現,左肩仍有痛楚。本人於2022年1月搬屋,懷疑傷及舊患,左腳重現長短腳,左腳膝蓋後的肌肉疼痛,左肩有重壓的酸痛感,不願抬起手打字。2月再次向該骨科醫生求醫,得知左右盆骨有高低,MRI照左腳的結果只顯示有輕微發炎,而左肩有少少骨刺及鈣化。該醫生指出只要高低盆骨有改善,左膝後方的疼痛、左肩的痛症便會有好轉,而(腹股溝?)的痛只能消炎止痛藥緩解,還是要靠訓練肌肉力量才可鞏固盆骨,從而改善肌腱的傷患。但由於疼痛仍然持續,而本人服用消炎止痛藥後胃部不適,所以拒絕以服用藥物止痛。
同事知道本人情況,推介區浩庭醫師,他本人早年因為左肩冇力,向區醫師求診後康復。由2022年3月中第一之接受區醫師團隊治療,至今第5次,上述三個位置的疼痛已大為改善,長短腳的情況也不復見,尤以(腹股溝?)及左膝後方肌肉的痛症大為減低。依區醫師及其團隊的判斷,本人盆骨高低,由盆骨至腳跟的筋拉扯(左邊),以致肌肉收緊,而持續的拉扯亦令筋腱腫脹,造成疼痛。左肩則由於長期受壓,造成摺曲而出現疼痛。本人覺得區醫師與以往醫師/醫生的治療不同之處,是以整合方式一併處理本人肩腳的問題,治療方法涵蓋了復位、推拿、針灸、中醫理療,把以往分別到不同醫生/醫師/物理治療集中一站式處理。此外,本人在過去兩年的求診歷程,醫生/醫師只集中處理腳部問題,左肩只略為處理,認為只要解決盆骨及強化肌肉,其他問題也可慢慢緩解,事實是疼痛依然存在,並有惡化跡象。幸得區醫師及其團隊的治療,痛症得以大大舒緩。期望可在他們的協助下,回復昔日的狀態。感謝區醫師及其團隊的幫助。
簡評:
個人觀感- 醫術精湛、鉅細無遺
經歷過程- 醫生會清晰明確的講解其病情
推介意見- 已視為本人的必然選擇
本人於2019年11月開始感覺雙腳行路有不對稱的感覺,尤以左腳有"撬"住的感覺。直至2020年5月首次求醫,當時註冊骨科醫生為我安排照MRI,報告並沒有任何發現,醫生遂轉介我接受物理治療。經歷6次的物理治療,情況仍然持續。於同年11月嘗試尋求中醫針灸,接受5次治療稍有好轉,但長短腳的感覺很快又重現。12月向另一位註冊西醫求醫,他指出我的盆骨左右不對稱,左高右低,即時復位後情況好一點,三星期又重複出現長短腳的情況,再向另一位中醫師求助,治療方法包括復位及針灸,接受5次治療後已告穩定,唯上落樓梯級及斜路仍以腰封輔助。該中醫認為我可做瑜珈等運動加強及鞏固肌肉力量,在2021年5-7月參與瑜珈班。唯當中某些式子令患處復發,及後出現在左邊下腰至腳部的關節位疼痛(腹股溝?)及重現長短腳的情況。往後再有向該中醫求診,但仍未能解決疼痛問題。同時左肩有出現痛症,伸直手便感到關節痛楚及後肩肌肉疼痛。在2021年7-8月尋求脊醫治療,X光發現左右盆骨不對稱,左邊稍為高,接受了10次治療(每次15分鐘的復位),同時也向他表達了左肩的問題,但左邊(腹股溝?)及左肩的疼痛未有明顯好轉,每逢坐下起身、或起床便感到痛楚。9月再次向上述第二位註冊骨科醫生求醫,他指出高低盆骨仍然存在,在9-11月接受了三次治療,加上每星期三次游泳,長短腳已不明顯,(腹股溝?)的疼痛亦偶有出現,左肩仍有痛楚。本人於2022年1月搬屋,懷疑傷及舊患,左腳重現長短腳,左腳膝蓋後的肌肉疼痛,左肩有重壓的酸痛感,不願抬起手打字。2月再次向該骨科醫生求醫,得知左右盆骨有高低,MRI照左腳的結果只顯示有輕微發炎,而左肩有少少骨刺及鈣化。該醫生指出只要高低盆骨有改善,左膝後方的疼痛、左肩的痛症便會有好轉,而(腹股溝?)的痛只能消炎止痛藥緩解,還是要靠訓練肌肉力量才可鞏固盆骨,從而改善肌腱的傷患。但由於疼痛仍然持續,而本人服用消炎止痛藥後胃部不適,所以拒絕以服用藥物止痛。
同事知道本人情況,推介區浩庭醫師,他本人早年因為左肩冇力,向區醫師求診後康復。由2022年3月中第一之接受區醫師團隊治療,至今第5次,上述三個位置的疼痛已大為改善,長短腳的情況也不復見,尤以(腹股溝?)及左膝後方肌肉的痛症大為減低。依區醫師及其團隊的判斷,本人盆骨高低,由盆骨至腳跟的筋拉扯(左邊),以致肌肉收緊,而持續的拉扯亦令筋腱腫脹,造成疼痛。左肩則由於長期受壓,造成摺曲而出現疼痛。本人覺得區醫師與以往醫師/醫生的治療不同之處,是以整合方式一併處理本人肩腳的問題,治療方法涵蓋了復位、推拿、針灸、中醫理療,把以往分別到不同醫生/醫師/物理治療集中一站式處理。此外,本人在過去兩年的求診歷程,醫生/醫師只集中處理腳部問題,左肩只略為處理,認為只要解決盆骨及強化肌肉,其他問題也可慢慢緩解,事實是疼痛依然存在,並有惡化跡象。幸得區醫師及其團隊的治療,痛症得以大大舒緩。期望可在他們的協助下,回復昔日的狀態。感謝區醫師及其團隊的幫助。
簡評:
個人觀感- 醫術精湛、鉅細無遺
經歷過程- 醫生會清晰明確的講解其病情
推介意見- 已視為本人的必然選擇